内网
邮箱
党群
捐赠
招聘
采招
图书馆
国际办学
EN
菜单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校长寄语
现任领导
治理架构
学校标识
大事记
学校机构
教学科研系统
管理服务系统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师主页
教育教学
本科教学
研究生教学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平台
公共科研平台
成果转化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校园生活
迎新系统
四明书院
校园设施
实用信息
参观校园
东方理工人物
首页
东方理工人物
07.31
2025
陈十一: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
无论办一个系、一个学院还是办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人。
06.10
2025
张东晓:期待学校与宁波双向成就
学校与城市相互赋能。学校提供人才与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城市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撑,实现双向成就。
04.09
2025
郑春苗:“春苗”遇水,我的科研收获是什么
回首过去30余年的职业生涯,我走过了一条蜿蜒的科研道路,但乐在其中。我常说,我没什么后悔的,如果让我重走一遭人生路,也是这样。
06.19
2025
曾文军:做研究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要静心做深走远
东方理工的建设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东方理工,我决定回到学术界,继续做我的研究。
04.02
2025
蔡宗苇:变与不变
一生都在思变、求变、应变的蔡宗苇,却有一个从未改变的,那就是质谱分析研究。
08.07
2025
陈掌星:相比六院院士,我更爱书院院长
蓦然回首人生路,当年的放牛娃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六院院士。江西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朴实、低调,耐得住寂寞,极具韧性。可能也注定了我的科研之路。
08.07
2025
魏苏淮:75篇PRL是怎样炼成的?
看似人生一路的绿灯,背后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积淀和持续的学习。你知道的,机会只留给喜欢学习的人。
08.07
2025
李润伟:加入东方理工让我非常振奋
大家因为一个共同的理由走到一起,参与到一所全新大学的建设过程中,这本身就很令人振奋。
08.07
2025
David Keezer:学思践悟,以知促行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通常是成功之母。积极参与合作,与不同领域的人合作,这往往会带来创新的视角。
08.07
2025
尹小龙:多学科背景帮助我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研究者必须拥有广泛的知识和兴趣,通过多方面的合作,方能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08.07
2025
朱宸:追逐化学的星辰大海
百尺竿头,向东方向未来。
08.07
2025
温诗辉的追“光”之旅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学术精神,那一定是探索。科学研究需要不断探索未知,要在大胆探索的同时保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总结,因为重要的发现常隐藏在细节之中。
08.07
2025
杨永超:“厚积薄发”是我相信的科研道路
只有足够的量变才能最终引起质变,科研探索永远不会是只建立在“天降灵感”的空中阁楼。
08.07
2025
陈云天:做研究不等于写论文,且行且折腾
青年学者们,在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不要灌水,不要拘泥于已有的框架,尽情地去尝试,去折腾,找到自己,找到研究方向。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1
跳转到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海江大道2911号
邮箱:news@eitech.edu.cn
邮编:315200
浙ICP备2023015999号
浙公网安备33021102001146号
版权所有:©2025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