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开幕式同时颁发前沿科学奖,旨在表彰过去十年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突出学术贡献的科学家。我校理学部数学科学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沈捷荣获科学计算领域前沿科学奖。
本届前沿科学奖评选出118篇基础科学领域的杰出论文,覆盖数学(75项)、物理(16项)、信息科学和工程(27项)三大领域。获奖作者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包括菲尔兹奖得主、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得主以及众多学术新秀。
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6位科学家荣获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丘成桐院士于2023年发起设立,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今届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丘成桐、姚期智等4位菲尔兹奖得主、3位诺贝尔奖得主、2位图灵奖得主领衔出席。多位邵逸夫奖、沃尔夫奖、狄拉克奖等国际大奖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10余位各国数学会主席及代表,近千名来自国内外学术组织、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共同见证这场国际基础科学界顶级学术会议启幕。
在未来两周,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包括大会报告、专题学术会议及卫星会议,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将领衔主讲基础科学报告、前沿科学奖报告,分享各领域最新突破性成果,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
沈 捷
讲席教授
东方理工 理学部
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沈捷教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谱方法数值分析理论、计算流体以及计算材料科学。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1983年公派赴法国巴黎十一大学留学,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至2001年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数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2年起任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ty)数学系教授,2012年至2022年任普渡大学计算与应用数学中心主任,2023年被授予普渡大学杰出教授。
沈捷教授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并有三本专著,其研究结果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在Google Scholar上被引用逾三万次。他于2009年被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17年当选美国数学会(AMS)Fellow,2020年当选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SIAM)Fellow,2024年当选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CSIAM)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