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 它能为宁波带来什么?

    交流合作 | 2025-04-21

    4月19日,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启动,该重点实验室依托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建设。在启动仪式上,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分别与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现场签约,开展相关合作。

    DSC06112-opq3582634673.jpg

     

    本次签约的落脚点是当下热门产业、宁波优势产业——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无疑是宁波企业的“舒适区”,也是我市竞逐未来产业赛道的底气所在。但人形机器人“大脑”——系统集成中的软件部分,其研发此前在宁波几乎是“无人区”。

     

     

    此次重点实验室与均普机器人研究院的合作重点,就是要填补我市产业链这一空白。

     

    “简单来讲,我们联合开发人形机器人‘大脑’,让机器人拥有人的‘感官世界’,能感知、理解周边环境,准确辨认各类物体,并作出推理、预测、判断。”实验室核心骨干赵盛洋说,在此基础上,机器人能理解人下达的指令,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

     

    比如,吩咐机器人给在场人员每人分配一套餐具,不必告知其具体人数,机器人能自动计算数量,认识到碗、碟、盘的逻辑关系,并组合成一套套餐具,分别送到每个人面前。

     

    这一美好愿景,在实验室已有阶段性成果。“目前,实验室机器人已经能自动理解指令,并捡取相应的物体。”赵盛洋说。

     

    新能源汽车方面,如何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尤其是智能驾驶算法的安全性,是自动驾驶算法落地的重中之重,它需要算法训练和算法安全检测两个方面来保障。

     

     

    实验室与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合作项目,就是利用图文大模型、数字衍生技术等,建立一个智驾闭环仿真平台。

     

    “目前,我们已初步搭建了仿真平台,生成式构造各类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各种静态场景。在动态环境上,利用世界模型构造车辆变道加塞、行人突然跑出来等突发元素。”赵盛洋透露,在算法训练方面,自动驾驶大模型已在平台上进行强化学习训练。

     

     

    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校长、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执行院长曾文军认为,空间智能聚焦空间环境中人与机、机与机、机与环境的智能交互,是数实融合的典范,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技术典范。

     

     

    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
    • 发展使命

    聚焦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的共性问题

    今年2月,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市级重点实验室。曾文军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瞄准空间智能国际发展前沿,聚焦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开展具有探索性、前沿性、创新性的技术研究,取得一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成果,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研发平台,为宁波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目前,该实验室已形成一支由院士领衔、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骨干的人才梯队。

     

    • 研究方向

    三维建模与推理、数字衍生技术、智能交互与协同

    实验室设立了三大主攻任务。方向一:三维建模与推理,解决三维建模的高质量(可解释)、轻量化、实时性和三维模型推理的可控性、可拓展性问题;方向二:智能交互与协同,解决多智能体全局规划与协同控制和智能体数据安全与交互安全问题;方向三:数字衍生技术,解决复杂数据生成难以保证符合物理世界规律和多模态数字衍生难以保证生成结果语义一致性问题。

     

    截至目前,我校已获批“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芯粒CAD和制造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全省工业智能与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细胞器精准诊疗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宁波市先进制造工业仿真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全固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多组学多模态生物医学数据挖掘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科研平台。

     

    未来,我校将继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学科方向和科研布局,主动培育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科技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