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智能运维学科交叉高端论坛

    交流合作 | 2024-02-01

    参会专家学者合影

    为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交流,搭建跨学科研究的桥梁,推动智能运维、学科交叉融合发展,1月24日-26日,由我校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协办的“第二届全国智能运维学科交叉高端论坛”在甬举行。宁波市鄞州区委组织部是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

    陈十一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校长陈十一代表学校向各位参会的院士、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参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陈十一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席卷而来,多学科交叉融会、多领域跨界融合已成为推动学科发展前沿与技术创新之路建设的磅礴动力。把握新科技革命改变国际发展格局的重大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布局多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既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必需,也是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关键。各位院士、专家的把脉指引,将为产业决策、赛道选择、前瞻布局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

    张东晓院士致辞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我校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对会议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并对会议准备工作表示了肯定。张东晓表示,期待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促进学术交流,增进合作,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新的思路与力量。

    何亦武副校长致辞

    我校副校长何亦武指出,工程系统的智能运维是多学科、跨领域深度交叉、渗透、融合的国家战略前沿方向,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引领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东方理工一直以卓越的教育、科研和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以服务社会为使命,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工程技术、突出前沿交叉融合,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借此契机,加强东方理工与各位跨学科同仁的交流机会,为宁波的智能运维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李惠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主席李惠在致辞中表示,这次论坛聚集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学者、专家和业界精英,旨在探讨智能运维在交叉学科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智能运维作为一个融合了自动化、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对于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这个论坛,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谭建荣院士作特邀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作题为《智能制造与智能检测: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的特邀报告,综合阐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以及智能智造与检测的关键技术,并分享了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在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领域的发展趋势。

    岳清瑞院士作特邀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岳清瑞作题为《城市安全理论与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的特邀报告,围绕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与天空地一体化检测预警技术,从新发展阶段城市安全特征、变化和迫切需求,以及天基、空基、地基一体化,跨尺度协同监测机理等方面具体展开,讲解了在当前阶段关注城市安全的必要性以及发展新技术的重要性。

    成利院士作特邀报告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首席讲座教授成利在特邀报告《非线性导波及超材料器件在早期材料/结构损伤检测的应用》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统的超声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应用非线性超声理论与技术克服材料性能退化、演化或微裂纹等微弱变化的难题,并讲述了团队近年来在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在基础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等方面的创新突破。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首席研究员赵国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林京、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刘成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罗尧治、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永乐、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李秦川、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樊健生、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伊廷华教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陆新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周颖、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朱松晔、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刘纲、阿里巴巴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的研发总监余亮、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鲍跃全、我校工学部副教授杨永超等专家学者也就智能运维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进行了主题演讲,并与观众进行了互动和探讨。

    雷亚国教授致辞

    最后,论坛发起人、大会共同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雷亚国对此次全国智能运维学科交叉高端论坛进行了总结,并对我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极大的感谢。他指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起分享和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智能运维在交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对不同领域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智能运维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推动跨学科合作和创新的催化剂。感谢与会的各位院士和专家,对智能运维和交叉学科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期待越来越多的同行专家为国家的智能运维、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提质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