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
邮箱
党群
捐赠
招聘
采招
图书馆
国际办学
EN
菜单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简介
建校历程
发展定位
办学规模
学科聚焦
校长寄语
治理架构
董事会
监事会
校务委员会
学校标识
学校标志组合
标准色
标准色色阶
辅助色
标识下载
大事记
学校机构
教学科研系统
理学部
工学部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中心
管理服务系统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师资概况
高层次人才
教师主页
教育教学
本科教学
研究生教学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平台
省部级科研平台
市级科研平台
校地合作平台
公共科研平台
成果转化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招生信息
通知公告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校园生活
迎新系统
四明书院
四明书院
领导团队
培养理念
了解书院
校园设施
饮食住宿
超市便利
运动设施
医疗服务
实用信息
校内交通
周边交通
服务信息
宣传资源
学校校历
参观校园
参观校园
Research & Innovation
科学研究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科研平台
公共科研平台
成果转化
科研进展|丁飞团队物理学顶刊发文,微芯片上实现“光子定制
如果量子信息是一封信,光子就是最理想的“信使”。如何才能像下指令一样,让这位“信使”精准地知道该去哪里(方向)、以何种形式(偏振)、以多大的“音量”说话(强度)?我校丁飞副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就实现了这一奇想。近日,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丁飞副教授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在一枚仅有头发丝直径几分之一(10微米)宽的微芯片上实现了“光子定制”——可按需控制方向、偏振与强度的光子源,为未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高精度传感开辟了新路径。这一重磅成果以“On-Chip Emitter-Coupled Meta-Optics for Versatile Photon Sources”为题,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因其重要性被选为“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在官网亮点展示。同时,美国物理学会旗下权威科学期刊《物理》(Physics)也以“Microchip Provides Made-to-Order Photons”为题,对该研究进行了重点报道。挑战:如何为光子“量体裁衣”?光子是量子信息的理想载体,能在不受环境
2025-09-19
科研进展|纳米尺度上的“一石三鸟”,孙学良、王长虹团队提出全固态硫正极新策略
近日,我校孙学良院士、王长虹助理教授团队在化学类顶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为开发高能量、长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论文以 “A Universal Solid Reaction Enabling Nanosized Li2S in an Amorphous Matrix for All-Solid-State Li−S Batteries”为题,通过原位固态反应,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正极材料(92Li2S@8LiFeS2),在高硫载量下实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与比容量。图1- 高性能全固态锂硫电池 (ASSLSBs) 正极设计原理示意图。(a) Li2S与多种金属氯化物发生通用固态反应的示意图。(b) 用于筛选最合适导体的过程细节。(c) Li2S 正极和 (d) 92Li2S@8LiFeS2复合正极的电池结构与性能对比。甜蜜的烦恼:高能硫为何难以驾驭?作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有力竞争者,锂硫电池因理论能量密度高 (2600 Wh kg-1)和硫资源丰富的优势,备受关注。然而,其核心
2025-09-05
科研进展|连发三篇!章盛祺助理教授在多尺度湍流与传热领域取得系列突破
123
2025-09-05
科研进展|“固态溶剂化结构”助力全固态电池技术! 孙学良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登Nature Chemistry
全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皇冠”。在全固态电池技术向实用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有机正极材料因其绿色可持续性和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低电压与易溶解等瓶颈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我校讲席教授孙学良院士与合作者提出以“固态溶剂化结构调控”为核心的新型正极设计策略,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 Chemistry》。8月4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孙学良院士团队,以“固态溶剂化结构设计助力全固态有机电池(Solid solvation structure design improves all-solid-state organic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该成果报道了以n型有机小分子正极材料为“溶剂”,引入双离子构建异核固态溶剂化结构,激活配体-金属-配体-电荷转移通道,实现3.6V的高工作电压、超7500圈的长循环寿命与优异的倍率性能。这项工作提出“固态溶剂化结构”概念,建立起分子-电子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协同调控理论,为全固态电池提供了可持续、高性能、低成本的新思路。全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皇冠”,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
2025-08-07
科研进展|小小分影镜点亮大视野,张昊团队突破介观结构光投影极限
2025-08-06
科研进展|丁飞团队在超表面衍射神经网络领域取得系列突破
2025-07-28
科研进展|黄子劲副教授发表Nature Reviews Physics论文,深度分析拓扑彩虹捕获机制
2025-07-16
科研进展 | 魏苏淮教授与合作者突破氮化物紫外LED效率瓶颈,成果再登物理学顶刊
2025-07-11
科研进展|金大勇院士团队与合作者用AI显微镜拍摄15种细胞结构“全家福”
2025-03-27
科研进展|魏苏淮教授与合作团队揭示从金属到本征透明导电体的设计新思路
近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理学部物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魏苏淮联合深圳大学助理教授张鹏,通过调控电子化合物能带的对称性及其波函数的空间分布,提出了一种在金属材料中实现特定波段光学透明性的新策略。这种策略为设计非掺杂的本征透明导电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成果于2025年1月22日以“基于对称性及空间分布禁止跃迁协同效应的本征透明导电体设计(Design of Intrinsic Transparent C
2025-01-23
科研进展|沈捷教授合著新书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系统介绍分数模型高阶数值方法新进展
近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理学部数学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沈捷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ohsen Zayernour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Li-Lian Wang教授、美国布朗大学George Em Karniadakis 教授合著的新书“Spectral and Spectral Element Methods for Fractional Ordinary and Partial Differenti
2024-12-19
科研进展|连续上新!孙学良院士团队发表两篇重磅新型固态电解质研究成果
《Nature Materials》论文双阴离子基钠超离子导体近日,我校讲席教授孙学良院士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Materials》发表题为“A family of Dual Anion-Based Sodium Superionic Conductors for All-Solid-State Sodium-Ion Batteries”的学术论文。文章报道了一类新型的双阴离子基钠超离子导
2024-11-26
科研进展|从地下水中“拦截”污染物 钟华团队在地下水修复的原位反应带技术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氯代溶剂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给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因其能原位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而成为地下水治理的重要手段。过硫酸盐作为一种氧化剂因其高氧化活性和安全性等优势,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过硫酸盐需通过激活生成自由基等活性氧化物种才能发挥其氧化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溶液均相激活方法,基于固液界面反应的非均相激活在激活剂与氧化
2024-11-06
科研进展|魏苏淮教授与合作者的纯理论基础研究成果登上《Nature》
《Nature》,一份享有国际盛誉的综合性科学周刊,拥有着极高的引用率和录用难度。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对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最高认可之一,代表着该成果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重要性。通过晶体管持续小型化提升集成度的摩尔定律已接近物理极限,电子器件如何实现超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我校讲席教授魏苏淮与合作者提出了光学声子模软化新思路,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10月30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讲席
2024-10-31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4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3
跳转到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海江大道2911号
邮箱:news@eitech.edu.cn
邮编:315200
浙ICP备2023015999号
浙公网安备33021102001146号
版权所有:©2025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